写稿 投稿
全球首套海上5MW PEM槽及制氢系统下线,引领深远海风电制氢新革命
作者:官方 来源:互联网 所属栏目:市场动态 发布时间:2025-10-24 19:40
[ 导读 ]10月21日,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晨科技”)正式宣布:其子公司上海氢盛创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

10月21日,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晨科技”)正式宣布:其子公司上海氢盛创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氢盛能源”)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海上5兆瓦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槽及制氢系统,已实现全功率测试启动并成功正式下线。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海上绿色氢能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更一举为深远海风电制氢和陆上风光离网规模化制氢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这款针对海上漂浮式平台设计的大功率PEM电解槽及制氢系统,突破了高耐久材料、高传质流场、高精度装配和高效率控制等多项创新技术,具备离网运行、防腐蚀、抗风浪和轻量化等特性,可在恶劣海洋环境下长期稳定运行。整个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每小时制氢量达到1000标立方米,是国际上产能最大的海上PEM电解槽及系统。


该系统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联合技术攻关,以四项关键技术创新打破行业壁垒,核心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产能与材料革新:采用新型材料和高可靠封装设计,将PEM电解槽产氢能力提升至1000标立方米/小时,满足大规模制氢需求;

❒ 极致轻量化设计:通过集约化和模块化架构,整体重量仅为传统碱性制氢系统的1/6,适配海上平台承重限制;

❒ 海洋环境自适应:针对海上晃荡环境开发专属稳定系统,可有效抵抗海洋波浪影响,确保恶劣条件下长期稳定运行;

❒ 智能低耗运维:实现远程智能控制和无人化运维,同时直流电耗低于4.3千瓦时/立方米,动态响应时间缩短至5秒,完美匹配海上风电功率波动,达成“风电-制氢”协同一体化。



我国海上风能资源潜力巨大——据中国气象局评估,海上风能技术可开发量达27.8亿千瓦,其中近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5.5亿千瓦,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12.3亿千瓦。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海上风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仅为4420万千瓦,电力输送成本高成为制约深远海风电开发的核心瓶颈。


此次下线的大功率PEM制氢系统,为这一痛点提供了最优解:将海上风电转化为氢能输送,相比传统海底电缆,成本可降低30%以上,且输送距离越远,经济性优势越显著。适应深远海环境和风电波动性的大功率PEM制氢系统技术突破,为大规模开发深远海风电资源提供了新路径。未来,该技术可将当前难以开发的深远海风电资源转化为绿氢、绿氨等无碳燃料,通过管道或者船舶运输至沿岸地区或出口,为国家能源转型和海洋强国战略落地提供关键支撑。


作为能源综合企业,申能集团在氢能产业的布局形成“三纵三横”战略体系,此次海上制氢装备的突破是其氢能产业链的关键延伸,成功实现“制、储、运、加、用”全环节覆盖。该海上制氢系统明年将在海南申能海上风电平台示范应用,未来有望成为深远海风电资源利用的主流技术路线之一,为我国“双碳”目标提供新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