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19
6月19日,羚牛氢能与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东南大学正式签署项目合作协议。 双方将整合优势资源,共同推进氢能产业核心技术的研发突破与产业化进程。作为国家首批“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府,东南大学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拥有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强大的科研实力。 在能源科学与工程等国家战略需求相关领域,依托其优势学科群和长期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坚实基础,汇聚了高水...
2025-06-19
6月18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与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大会暨展览会在上海开幕。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担任指导单位,安亭·上海国际汽车城承办,并特别鸣谢未泰铂业的大力支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陆祖芳,未泰铂业全球市场执行总裁Hilton INGRAM为大会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IHFCA)理事长...
2025-06-19
6月16日,海德氢能与石家庄安瑞科正式签署氢能制储全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氢气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展开深度合作,依托双方在各自领域的技术和产品优势,为全球客户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经济的氢能制储一体化解决方案和工程服务。海德氢能与石家庄安瑞科的合作,构建了“先进制氢+氢能储运”的全链条互补优势。海德氢能首创的方形插片式带压电解系统氢舟®,以先进技术突破绿电制氢平准化成本(LCOH)边界,位居方形电...
2025-06-18
近日,在新疆哈密市伊吾县淖毛湖区,由兰石重装PC承包的宣力(新疆)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力氢能纯氢工厂及加氢站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座氢能产业新阵地正在加速推进。该项目利用自身上游氢气资源,新建纯氢工厂及两座加氢站。其中,纯氢工厂涵盖三个变压吸附(PSA)单元,同步配套装置内管廊,以及机柜间、变电所、危废间、工具间等功能性建筑;加氢站包括氢气压缩、储存、加注等核心功能单元,以及站房、变电所等配套设施...
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目标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
2025-06-18
6月18日,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福建省氢能产业创新发展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提出了福建省氢能产业两个阶段发展任务:2025至2030年为起步发展期,建成10个以上高能级创新平台,培育1—3个百兆瓦级绿电制氢示范项目,建成1—3个氢基绿色船舶燃料加注港口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各类型加氢站50座,在港口、园区或城区打造10条运营示范线,燃料电池汽车产量达到6000辆/年,实现氢能规模化商业应用。力争形成3万吨/年绿氢...
2025-06-17
近日,由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的DL/T 2791-2024《氢冷发电机氢气系统运维规程》正式发布并实施,该标准由河南省日立信股份有限公司参与起草。氢冷发电机作为电力系统的重要设备,其氢气系统的安全运维直接关系发电机组稳定运行及人员安全。此次发布的规程规定了氢气系统的运行参数、系统监测、运行与维护、系统试验、异常处理的技术要求,解决了长期以来行业缺乏统一标准的痛点,对提升氢冷发电机安全性、降低运...
2025-06-17
近日,在位于安亭镇的上海汽车会展中心门口,一辆钢铁巨兽正在大型吊机下拼装——这是由上海氢通能源集团与徐工集团联合打造的260T氢能矿卡XDE260H。该车长14.748米、宽9.106米、高7.439米,光是车轮胎就高达3.7米。放眼望去,尚未安装的148立方米翻斗像个巨型簸箕般斜靠在旁,颇为壮观。“这是全球首台260吨级燃料电池矿卡,光整备质量就有172吨。”上海氢通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氢能矿卡项目负责人代昌举介绍,车辆搭载有5组氢通...
2025-06-16
近日,江苏天合元氢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天合元氢”)与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氢研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天合元氢副总裁卞铁铮博士与氢研院院长张真共同出席签约仪式。双方基于推动“双碳”目标、发展绿色经济的共同使命,确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重点围绕绿氢示范项目、电解水制氢装备推广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促进绿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落地。本次合作汇聚了双方在氢能产业链上的核心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天...
2025-06-16
近日,嘉兴市交通运输局公开征求修改《嘉兴市新建内河新能船舶补助工作方案》意见。主要修改两处内容,一是针对补助条件进行修改,修改后船舶所有人永远不能改变新能源动力类型。在原文第3页“四、补助条件及顺序”部分,“取得船检证书并已获得新建内河新能源船舶补助的船舶,船舶所有人需承诺三年内不得转出本船籍港(以船检证书上记载的发证日期为准)、不得改变新能源动力类型,且每艘新建船舶不可重复享受碳达峰省级补助资金,否...
国内首个支持10MPa纯氢环境的非金属输氢管道综合测试平台建成
2025-06-16
近日,由中央研究院先进低碳所氢储运团队开发的大口径(DN150)、高压力(10MPa)非金属柔性输氢管道,在自主设计建造的综合测试平台上成功实现安全稳定运行30天,创新构建了多场景适配性的非金属管道氢能输送工程化应用范式。该项目的实施标志着我院在非金属管道输氢技术及安全运维领域实现了技术自主突破。此次开发的非金属输氢管道采用“增强编织层+功能阻隔层”的复合结构设计理念,通过优化编织角度和张力分布控制,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