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过度使用中国学者在天然氢的成因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作者:官方 来源:化学科学部 所属栏目:行业知识 发布时间:2021-09-27 13:48
[ 导读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林璋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资助下,从低温蛇纹岩化作用产氢的关键步骤Fe2氧化出发,发现共存的N...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林璋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836002)等资助下,从低温(<200℃)蛇纹岩化作用产氢的关键步骤Fe(OH)2 氧化出发,发现共存的Ni2+可以显着提高Fe2+氧化过程的产氢速率。该研究采用“被忽视的岩石天然产氢途径—Ni2+催化低温蛇纹岩化过程中Fe(OH)2氧化还原水(An Overlooked Natural Hydrogen Evolution Pathway: Ni2+ Boosting H2O Reduction by Fe(OH)2 Oxidation during Low-temperature Serpentinization)”为题,在2021年9月14日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杂志(Angew. Chem. Int. Ed. DOI: 10.1002/anie.202110653)期刊上。

过度使用中国学者在天然氢的成因机制方面取得进展.jpg

以蛇纹岩化为代表的水岩作用每年能产生大约1011摩尔的氢气,在非洲等地发现的天然氢气藏已被证实可直接供人类活动使用。这些天然氢不仅可以作为未来的清洁能源,也是维持地下微生物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同时对地球早期有机物(例如CH4)的无机合成以及大气成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与之相关的产氢机理和速控因素一直是科学家长期关注的未解之谜。这不仅限制了天然氢勘探和开发工业的发展,也严重阻碍了地质学家理解相关地质事件演化的进程。针对该难题,林璋教授团队发现了低温(< 200℃)蛇纹岩化产氢作用的速控步骤是Fe(OH)2氧化,与之共存的Ni2+能够显著提升Fe2+氧化过程的产氢速率。相比于纯Fe(OH)2受限的产氢速率,在90℃,仅添加1% Ni2+,含Ni2+的Fe(OH)2实验组产氢速率显著增强了两个数量级(图1)。其次,D2O同位素实验表明产生氢气的来源是H2O而非Fe(OH)2,因此Ni2+掺杂提高了Fe(OH)2还原水的能力。DFT理论计算表明了Ni2+掺杂能显著提高相邻Fe位点对H2O的吸附能力,降低了水裂解能垒,进而促进了氢气的产生。

该发现为从岩石矿物中获取氢能源的可能提供了实验基础,将有望应用于天然氢能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从而推动氢能源的规模化应用,助力缓解因化石能源过度使用造成的全球生态环境危机。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