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氢燃料电池车,怎么又“火”了?
作者:官方 来源:|汽车产经 所属栏目:实时热点 发布时间:2021-03-01 19:50
[ 导读 ]2021年被很多人视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元年。而在近期一系列相关新闻的背后,政府部门的参与是绕不过去的共同点。

文 | 吴雪

2月15日,大年初四,东风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竺延风新年的第一站,便来到了东风技术中心的试制车间,了解燃料电池车的研发情况。

据说,为了保障X37-FB燃料电池车项目的顺利交付及开展后续试验,东风集团技术中心质量验证中心试制、试验团队与前瞻研究中心的FCV团队大年初三便返回了岗位。

就在春节前的2月3日,东风刚刚与佛山市政府、佛山仙湖实验室及佛山南海区政府四方签订了战略合作。

根据协议约定,东风将与佛山市、南海区联合成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示范运营车队,到2021年底时,这一车队规模要达到不小于100辆,并在随后不断扩展。

从董事长的新年第一个“打卡点”,到研发团队假期期间仍早早返工,东风集团对这个燃料电池项目的重视显而易见。

事实上,除东风之外,在科技巨头纷纷入局电动车的当下,氢燃料电池车,这个新能源路线的另一条赛道,也在变得逐渐热闹。

1

“十城千辆”模式带动新一轮氢能热潮

1月15日,现代汽车集团与广州市广州开发区政府签订投资协议,成立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广州)有限公司,规划生产搭载在现代氢燃料电池车NEXO上的氢燃料电池系统。

2月19日,中石化发布氢能产业规划,在未来五年间,计划布局近千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

2月25日,《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中提出,五年后上海的氢燃料电池车的投入要达到1万辆,加氢站要超过70座。

最近两个月,从氢燃料电池整车到相关零部件产业再到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消息在不断涌现。

而在这些新闻背后,政府部门的参与是绕不过去的共同点。

从去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五部门宣布,将原本只要购买就有补贴的“燃料电池汽车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只针对个别氢能示范城市进行补贴的“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之后,为争取入围氢能示范城市群,此前在这一产业有些积累的城市,都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加速布局。

从新政策的内容来看,选择城市示范运营,要求示范城市四年内“推广超过1000辆达到相关技术指标的燃料电池汽车,平均单车累积用氢运营里程超过3万公里;建成并投入运营标准加氢站15座”等思路,与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计划推广思路十分相似。

于是,这一政策,也被业内称为“十城千辆”计划燃料电池版。

在经过去年的申报、评选之后,如今,国内首批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名单的正式公布已经进入倒计时。2021年也因此被视为了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元年。

曾经,得益于“十城千辆”计划的实施,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完成了从0到1的积累。如今,当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也开始尝试相似的路线时,外界也理所当然地对其充满了期待。

2量产落地、示范运营才刚刚开始

2021年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火热似乎也印证了这种期待。

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中旬左右,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今年招标/中标的氢燃料电池车数量就已经达到了690辆左右,比去年全年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售量(1199辆)的一半还要多。

单从这一数据来看,今年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的确让人充满期待。不过,具体分车型来看,这些正式销售的氢燃料电池车还全都仅限于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领域。至于乘用车,并没有车型正式推向市场。

根据氢云链数据库统计数据显示,从2008年开始,国内市场上出现过的燃料电池乘用车总数大约为25款,其中登上工信部产品目录的有9款。尤其是在去年新补贴政策推出之后,也曾一度出现过各个车企集中发力的情况。

进入2021年,从一些车企发布的信息来看,此前大部分只用于车展展示的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将进入量产落地,示范运营的阶段。

除开篇提到的东风宣布获得了至少100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订单之外,此前,上汽大通也曾表示今年可能会在上海嘉定地区投放四五百台EUNIQ 7用于网约车运营;长城也宣布今年其首款氢燃料电池SUV即将量产,并将在2022年冬奥会期间展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车队。

不过,即便如今在政策的支持之下,各个企业在氢燃料乘用车领域的布局有所加速,但是与美、日、韩等国家已经将氢燃料电池乘用车推向私人市场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甚至,在我们向多个车企了解相关项目的进展时,收到的回复也基本为“不清楚、不了解”,或者“相关信息还较为敏感”。在大部分车企战略中,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地位可见一斑。

而在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汽车产业分析师张翔、上海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促进中心副理事长缪文泉等行业专家看来,也基本一致认为,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发展才刚刚进入起步阶段,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还有很远。

至于部分车企为何近来在这一领域的布局有所加速,张翔向汽车产经表示,应该“主要是想利用补贴政策的红利,多做一些技术积累,为日后的竞争打下基础”。

3

进入私人消费市场,还要五年以后

根据工信部指导、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牵头编制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到2025年,我国的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将有望达到10万辆左右。而到2030-2035年,其发展目标则是达到100万辆。

根据目前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情况来看,显然在上述目标中,商用车将成为绝对的主力。那么在乘用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距离真正的商业化落地还有多远呢?

国内某氢燃料电池零部件企业相关负责人向汽车产经表示,目前我国在整车、系统和电堆方面均已有所布局,但零部件方面的相关企业仍较少,特别是最基本的关键材料和部件,如质子交换膜、碳纸、催化剂等;国内虽有相关企业开始介入,但与国际先进产品相比,可靠性和耐久性仍存在较大差距,大部分关键零部件及关键材料仍依赖进口。

除此之外,此前,长城旗下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雪松还曾表示,在进行市场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例如,长城研发的储存氢燃料的70MPa塑料内胆,具有重量轻、成本低的优势。这一技术在国外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但在中国却不允许。

关于氢燃料电池乘用车何时能进入私人消费市场,此前,同济大学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究所所长章桐曾表示,燃料电池车在商用车领域2~3年内便会到相当可观的规模。但是在乘用车领域,能够真正实现小批量上市,让消费者去买,还需要差不多5年的时间。

对此,张翔也表示认同。在他看来,从目前美、日、韩等国家的情况来看,氢燃料电池乘用车进入私人消费市场的前提条件是车辆稳定、技术成熟,同时要有一定数量的加氢站。“经过5年的技术发展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后,在上海、广州、佛山等地,很可能会率先开始向私人消费市场推广。”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为“氢启未来网:xxx(署名)”,除与氢启未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者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 违者必究。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有涉及版权问题,可联系我们直接删除处理。详情请点击下方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