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稿
投稿


宽温破局,低空造浪
2025宽温域燃料电池暨氢能无人机论坛
12月18-19日,江苏·苏州
燃料电池运行温度以≤80℃为主,存在反应活性有限、水热管理复杂、催化剂易中毒等痛点,影响其市场化推广。宽温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凭借强环境适应性(-40℃至≥120℃),可实现高反应活性及良好的催化剂抗毒性,并且可通过简化水热管理等方式实现降本,成为推动氢能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点。
年初,“可跨温区工作的燃料电池全氟磺酸树脂”被纳入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榜单,以推动氢能转化装置跨温区、低能耗工作,满足燃料电池高温运行等需求。目前诸多团队都在开展研究,比如欧阳明高院士团队研发105℃耐高温燃料电池膜电极技术,500h稳定性试验无衰退;亿华通M30+燃料电池可将运行温度提升至105℃;非全氟磺酸方向也有不少进展,如海得利兹推出120℃-160℃的高温质子交换膜;
宽温域燃料电池的下游应用端需求巨大,除了氢车等传统液冷应用外,近年热度高涨的风冷堆对跨温区工作需求更是突出。同时,以氢能无人机为例,电堆大型化、封闭式趋势对耐温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由DT新能源主办,中哲物产集团有限公司总冠名的“2025宽温域燃料电池暨氢能无人机论坛”将于2025年12月18-19日在江苏苏州召开。
本次论坛以“宽温破局,低空造浪”为主题,重点围绕宽温域燃料电池及配套组件的研发进展,及其在无人机、两轮车用风冷堆和商用车用液冷堆的应用进展,同时涵盖质子交换膜及树脂原料、碳纸、催化剂、密封材料等各类零部件及材料的适应性开发需求等核心话题。搭建燃料电池产业链、无人机整机制造等应用企业、高校专家和投资机构多维对话与合作交流平台,共同推进燃料电池的规模化发展。

“码”上报名
12月16日-18日,还将举办2025(第三届)氢储运关键技术论坛
(同时报名参加以上两大论坛,即可享受特别推出的优惠套票价格)
12月16日-18日,还将举办2025(第三届)氢储运关键技术论坛
(同时报名参加以上两大论坛,即可享受特别推出的优惠套票价格)
主办单位
DT新能源
大会总冠名
中哲物产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向上氢能
支持单位
浙江氢航科技有限公司
世索科(上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协氢(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支持媒体
DT新材料、液态阳光、DT气体分离、DT先进电池、DT气体分离、海洋装备与关键材料、生物基能源与材料、Synbiocon、Carbontech、洞见热管理、氢启未来网、燃料电池学术前沿、氢能和燃料电池、北极星氢能网、储氢材料、催化计、氢眼探索、氢风明月
论坛日程

核心议题
专题一:燃料电池与氢能无人机宏观论坛
1.宽温域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氢能无人机应用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3.国央企宽温域燃料电池研发与应用进展
4.宽温域燃料电池技术难点分析
专题二:氢能无人机论坛
1.超长续航氢能无人机案例分享
2.国央企氢能产品产业化分享
3.宽温域质子交换膜助力风冷堆市场
4.老牌氢能无人机企业技术与市场进展
5.风冷堆与相关产品技术及市场分析
6.碳纸、催化剂、储氢瓶等技术分享
专题三:宽温域燃料电池论坛
- 全氟磺酸方向
1.宽温域燃料电池技术进展
2.短支链全氟磺酸关键材料对宽温域性能提升分析
3.液冷堆企业宽温电堆研发进展
4.院校宽温域燃料电池进展分享
- 非氟隔膜材料方向
1.聚苯并咪唑掺磷酸隔膜技术方向研发及应用进展
2.聚苯并咪唑掺磷酸隔膜技术方向企业分享
3.新型隔膜材料研发与应用分享
论坛亮点
- 国内首次聚焦宽温域燃料电池及其在氢能无人机等场景的专业论坛;
- 20+深度报告、高层闭门和圆桌交流,直击当前燃料电池痛点,重点探讨200℃宽温域运行PEMFC在高功率密度、低铂用量、强CO耐受、简化水热管理等核心技术最新突破;
- 无人机整机厂、燃料电池头部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专业投资/孵化机构代表同席,打造“技术—产品—市场—资本”深度交流合作平台
- 全媒体矩阵宣传,触达百万氢能行业客户群体。
第 1 波嘉宾剧透
排名不分先后,以最终议程为准
1.《氢能源无人机关键技术进展及产业应用》
魏武国,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
嘉宾简介:
魏武国,教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工程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平衡优化、低空绿色航空动力系统等。2025年4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FC-30型复合翼无人机在成都成功完成首次全流程飞行测试,最大起飞重量超过40kg,可承载7kg有效载荷,最长续航时间可达4小时,约为纯锂电池驱动无人机的两倍。
2.《宽温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唐浩林,武汉理工大学学科首席教授
嘉宾简介:
唐浩林,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学科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佛山仙湖实验室主任。围绕电氢转换、氢-富氢物质转换技术与材料,主持863课题、共用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横向等项目40余项,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3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省部级及行业一等奖3次,中国专利奖2次,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能源领域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19-)、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2019-),开发的燃料电池、水电解制氢复合质子交换膜,储能电池隔膜均已投入产业应用。
了解报告详情,请点击:
3.《面向宽温域运行的凝胶态质子交换膜设计与多场景高效应用》
黄菲,浙江工业大学教授
嘉宾简介:
黄菲,浙江工业大学教授,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先后在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分校和南卡罗莱纳大学从事科研工作,2019年入选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长期致力于高性能、长寿命凝胶态宽温域质子交换膜材料的研发、规模化制备与产业化应用,已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余年的海外科研经验与技术积累,形成了系统性的研究基础与实践能力。先后主持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曾深度参与德国巴斯夫(BASF)公司、美国能源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E)支持的高性能聚苯并咪唑质子(离子)交换膜研发与应用等重大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持有美国发明专利5项。
了解报告详情,请点击:
浙工大教授黄菲:面向宽温域运行的凝胶态质子交换膜设计与多场景高效应用
4.《中国燃料电池发展情况及未来技术发展重点方向》
燕希强,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研究院院长
嘉宾简介:
燕希强,博士,从2002年开始从事燃料电池电堆及关键部件研究,致力于解决燃料电池产业化的技术瓶颈。2016年4月被引进到广东国鸿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同时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聘用特聘教授)任公司副总经理,电堆研发中心总监,负责燃料电池电堆技术研发和规模化生产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省级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累计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60余项。
了解报告详情,请点击:
5.《氢能无人机的发展运用》
梁仰㭎,浙江氢航科技联合创始人
公司简介:
浙江氢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1月2日,是一家专注于轻量化高适应燃料电池开发以及应用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氢航科技自研生产CCM、MEA、BPP及燃料电池,掌握浆料配置、有序涂覆、碳纳米微孔堆叠、GDL重构等多项核心专有制造技术。公司研发生产的风冷堆氢燃料电池已达1200w/kg裸堆功率密度、系统功率密度560w/kg、使用寿命1500小时。目前公司生产的氢动力无人机(氢旋四号)于2021年起广泛用于国家电网等企业的常态化巡检作业,是国内乃至世界唯一真正批量投入商业化运营的氢动力无人机产品。
了解报告详情,请点击:
6.《高温膜燃料电池研发与应用》
郭志斌,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 CGO
嘉宾简介:
郭志斌,博士,北京海得利兹新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作为项目负责人和核心成员承担参加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年燃料电池基础研究与应用研发经历,2018年开始甲醇高温膜燃料电池产业化工作,实现关键零部件的量产(高温质子交换膜、膜电极、电堆),开发高温膜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列产品并建立相应团标,产品在船用增程动力系统、基站电源、热电联供等场景实现百台套的应用。
了解报告详情,请点击:
7.《氢能无人机的发展与应用》
杨曦,上海捷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产品开发总监
嘉宾简介:
杨曦博士多年来从事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设计开发,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氢燃料电池开发项目,主导开发捷氢科技第一代大功率金属板电堆研发,开发国内首台小功率两轮车水冷燃料电池系统。目前负责捷氢科技无人机用轻量化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开发。
(排名不分先后,更多知名专家和企业待揭晓)
活动详情
(1)产业高层闭门研讨会(邀请制):
邀请燃料电池、无人机企业高管、权威学术团队带头人、深入探讨燃料电池与氢能无人机产业发展路径、市场趋势、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互通有无,助力产业良性健康发展。

“码”上报名
“码”上报名
12月16日-18日,还将举办2025(第三届)氢储运关键技术论坛
(同时报名参加以上两大论坛,即可享受特别推出的优惠套票价格)
12月16日-18日,还将举办2025(第三届)氢储运关键技术论坛
(同时报名参加以上两大论坛,即可享受特别推出的优惠套票价格)
参会 | 赞助 | 需求对接
俞经理
15381893024(微信同号)
蒋经理
19045872506(微信同号)
